NEWS CENTER
发布时间:2023-04-10 09:14 阅读次数: 次
2023年3月30日,由播禾创新中心主办,天勤生物协办的“高维度、新模型技术在CNS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讨会在苏州顺利举办,会议由播禾创新中心总经理乐晓桐主持,天勤生物研究院院长王建枝、副主任贺烽等嘉宾做了主题报告。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AD患者会出现学习和记忆损伤,其基本机制是神经环路出现障碍。王建枝教授指出阻碍AD研究进程的主要因素是对神经细胞退行性变性的本质认识不足,研究者常常用“凋亡”或“坏死”的指标来测量“退行性变性”,而AD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本质是细胞逃逸凋亡后的一种慢性死亡,细胞骨架蛋白Tau的过度磷酸化是使细胞逃逸凋亡并同时进入退化的关键因素。
从药物评价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小鼠模型被广泛应用,但实际上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病理生理、行为学等特征都与人类更为相似,是开展CNS药物药效评估的理想模型之一,但由于建模难度大、实验动物可及性差等方面因素影响,缺少指标全面、明确,维持时间长,经过阳性药验证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报道。
采用颅脑定位注射构建的AD猴模型,通过血液、脑脊液、认知功能等指标分析,以及大动物PET-CT等自有平台的全面评估,模型猴在行为学、Aβ、NfL、Tau等方面产生了统计学差异,同时行为学分析结果显示造模后60天、90天模型WGTA正确应答率比造模前显著下降。
通过MPTP肌肉注射诱导构建的帕金森病(PD)猴模型,持续出现震颤、面部表情减少、平衡能力减低、基本不能行走、运动减慢等典型PD症状,并可以维持2个月以上,且在左旋多巴治疗后有明显的症状缓解。
多位讲者围绕着CNS药物的研发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并且在圆桌讨论环节进一步探讨了开发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论坛持续到当晚7时许。沙龙结束后,众多现场观众意犹未尽,纷纷驻足会场与演讲嘉宾深入交流,畅谈CNS药物研发的未来。